二维码的实现原理-来历和条形码

          可以这么说二维码是源于日本,却在中国火起来的,并得到了大量的应用,为什么这么说呢?

 

        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日本经济快速增长,各种小商品在超市买的热火朝天,结账时,需要手动输入商品的价格,操作重复,效率比较低,且造成收银员身体极度疲惫。

 

          这时,条形码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(条形码的介绍下面会说到),当时POS系统成功应用,能够实现通过光感读取条形码,价格就会自动显示在收款机上,同时读取的商品还能传送到计算机上。

 

         当时正在从事条形码读取机研发的DENSO WAVE公司(属于现在的DENSO公司的一个事业部)了解到了这类需求。在这一背景下,研发小组怀着“一定要满足客户需求”的心愿,投入到了新的二维码的研发之中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在这里必须单独说一下,二维码的创始人之一:原昌宏

 

           条形码只能横向(一维)存储信息,相比之下,二维码则能纵横二维存储信息。原昌宏的考虑是,除了能够容纳大量的信息外,“研发的编码还要便于读取”,据此投入了新的二维码的研发之中,研发小组仅仅只有两人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二维码的形状被定义为正方形,这样可以实现从360度方向扫描,无论从哪个方向扫描,都可以扫出信息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研发项目启动后经过一年半的时间,在经历了几多曲折之后,可容纳约7000个数字的二维码终于诞生了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1994年,DENSO WAVE公司(属于现在的DENSO CORPORATION的一个事业部)首次公开了二维码,DENSO WAVE公司拥有二维码的专利权,但公司明确表示不会收取专利费,这是当初开始研发时就定下来的方针,反映了研发者的想法:“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使用二维码”,无需成本、可放心使用的二维码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最初,汽车零部件生产行业的“电子看板管理”系统采用了二维码,为提高生产乃至出货、单据制作的管理效率做出了贡献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最后在中国以及全世界普及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转自-知乎用户《PamShao》

动态